本文目录
求同花顺或大智慧中可以显示主力持仓量及主力持仓成本的公式或指标?
大智慧LV2收费 *** 按以下方法粗略判断主力持仓变化,主要是以下的方法判断:
1、根据底部周期的长短判断。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笔者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大致估算出的持仓量,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通常为资金默默吸纳。主力为了降低进货成本所以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但仍有一小部长线资金介入。因此,这段时期主力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2左右。所以忽略散户的买入量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3或总成交量×1/2 。例如,有一个5000万的中盘,在长期下跌过程后进入横盘整理。最近一段时期出现成交活跃的现象,经过走势图上分析,确定前期为主力吸筹的起始日,并从这个起始日起至日均线附近已经有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5500万,主动性买入量为1700或2700万左右,那么我们就可以估计得出这段时期主力吸筹的数量为1700-2700万之间,但分析时以低持仓作为基点,以免受其误导。
2、根据阶段换率判断。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率较高、而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为小于30%)的个,通常为吸货。此间换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笔者的经验是换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等,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率计算持仓的公式:个流通盘×(个某段时期换率-同期大盘换率);计算结果除以3,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主力资金以超越大盘换率的买入量(即均买入量)的数额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因此,主力一旦对冷门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主力中的持仓量。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例如:某流通盘为8000万,2003年年低至2004年初某连续90个交易日的换率为%,而同期大盘的换率为160%,据此可算出:(1)8000万×(%-160%)=7200万;7200万/3=2400万。因此,实际持数可能在2400万之间。也主就是说,的持仓量可能处于流通盘的30%左右,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主力参与的时间较短,价仍有波折。
3、根据大盘整理期该的表现来分析。有些个吸货期不明显,或是盘中老庄卷土重来,或是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杉杉份(600884)2003年年逐波下行,吸货期不明显,5-6月份的震荡明显属于行为,7-9月份大盘调整,而该持续调整,成家量萎缩较为明显,介入程度深,明显被套;近期大盘调整,该强势上扬,再看该流通达22800万,对这样的大盘主力调控自如,持筹量可见一斑。
4、从分时走势和单笔成交来判断。若分时走势极不连贯、单笔成交量小,通常持仓量较大、集中度通常较高,如ST东锅(600786)前期分时走势上上下下,波动不连续,成交稀落,成交时间间隔长,有时数分钟过去才成交一两笔,5400万的流通盘有时每天成交数百,这是典型的被主力通(持仓在60%),涨跌完全取决于主力意愿,大盘走势对其影响甚微。
5、从价量背离来判断。若上升过程中成交并未放大,保持均衡状态,甚至价量背离的个,通常已集中在主力中,如海正药业(600267)从去年6月份上升以来,随着价不断上涨,成交量却在不断萎缩,价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量能亦未明显放大,分时走势上只要放出小量即可把价推高,锁定性良好,主力持仓为稳步推高,不存在吸筹期,持仓通常为60%以上。
6、配除权后能迅速填权。2月04日为000401冀东水泥配除权日,当天成交并未出现异常,2月27日配上市,该却能逆市而上,显示已被充分锁定,主力持仓较重。随后该连续放量上攻。
7、通过人均持与大东持数判断持仓。笔者经验为人均持在2400左右,东持占流通盘的5%以上,可以判断主力初步持仓,如600585海螺水泥在2003年6月后,通过半年报分析,人均持在5000多,大东持在8%左右,可以判断主力持仓教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